2023年度中国新药“突破性疗法”审评报告
为鼓励研究和创制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物,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在2020年07月07日发布了《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工作程序(试行)》。
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程序适用范围为: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用于防治严重危及生命或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且尚无有效防治手段或者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有足够证据表明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创新药或者改良型新药等。申请人可以在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不晚于Ⅲ期临床试验开展前申请适用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值得关注的是,CDE对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程序的品种会采取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强指导并促进药物研发进程,优先处理相关沟通交流。申请人可在纳入程序的6个月内按Ⅰ类会议申请首次沟通交流,全面讨论药物临床、药学及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发进展、计划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CDE网站上共有203个药品已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其中,2023年共纳入70个突破性治疗品种,占34.48%。科志康经过进一步分析,这70个药品从申请到公示截止的平均审批耗时为64天,最短审批耗时为21天,最长审批耗时为176天。
与过去3年的大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总体来说,2023年突破性疗法审批时间趋向变长,但在整体上稳定,如图1所示,平均用时维持在59-64天。科志康认为,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审批机构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这些申请,但中位数和平均用时的相对稳定表明审批过程在不同年份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图1:2020-2023年期间CDE突破疗法:从申请到公示截止日期
下面科志康将从药品类型、适应症分类、药品靶点、制药企业等角度来分析2023年度CDE突破疗法的数据。2022年前的中国新药数据分析,可以参考请看公众号文章“突破性疗法”CDE审批汇总、CDE“突破性疗法”审批深度剖析。
药品类型分析
2023年度,在纳入CDE突破性疗法的这70项中,小分子抑制剂共38项,占比最多为54%;单抗19项,占比27%。
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小分子药物在所有年份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比例从2021年起逐年有稍许下降,尽管如此,近两年约占每年总数的一半。单抗、双抗、ADC、CGT等生物制剂在治疗方案中的应用增加,反映了医药领域在技术和疾病治疗策略上的持续进步和创新。
图2:历年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物类型
药品适应症类型分析
2023年的药物适应症数据显示,抗肿瘤治疗仍然是占据显著优势,同时也反映出在神经系统、抗感染、血液疾病和其他类别的疾病治疗中有显著的研究进展和治疗需求。总的来说,抗肿瘤药物依然是主导类别。
抗肿瘤药物,如图3、图4所示,占据了2023年适应症总数的60%(42项),在2020-2022年间抗肿瘤药物同样占据约59%的份额,显示出在癌症治疗领域的高度活跃和研究重视。这些药物涵盖了多种癌症类型,包括常见的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以及少见的稀有肿瘤类型。
感染炎症方面,2023年的抗感染药物大多用于治疗克罗恩病,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根治。
图3:历年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品适应症类型
图4:历年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品适应症类型占比情况
药品靶点分析
从涉及靶点来看,如图5所示,MEK、IL-23为2023最热门研究靶点。
-
ME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EK是一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MEK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那些KRAS突变引发的癌症中。KRAS是一种常见的癌基因突变,通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MEK的抑制剂成为治疗KRAS突变肿瘤的热门靶点之一。
-
IL-23 (Interleukin-23):IL-23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IL-23通常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IL-23抑制剂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策略,旨在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Aβ (Amyloid-beta):Aβ是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重要病理标志物之一,它在大脑中的沉积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开发针对Aβ的治疗策略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Aβ的清除、抑制其沉积或者干扰其相关的病理过程。
-
KRAS:KRAS是一个常见的癌基因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都发现有异常活化。由于KRAS突变通常与肿瘤的治疗抵抗性和预后恶化相关,因此开发针对KRAS突变的治疗策略成为癌症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KRAS突变的特定抑制剂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中。
-
HER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一个与多种癌症相关的重要靶点,特别是乳腺癌。HER2过表达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开发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剂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如HER2抑制剂和抗体药物等。
总结来说,2023年的热门靶点与2020-2022年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之前大热的EGFR、PD-1和PI3K,或许是这些靶点的疗效已不再惊喜,大家不再执着,而是寻找其他个性化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靶点分布更倾向于多元化,扎堆状态有一定缓解,即使排名第一的MEK、IL-23也是仅有6个,新靶点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提升了药物研发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也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希望。 新兴靶点的转变意味着药物研发更加注重效率和治疗效果,也更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
图5:历年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品前五名靶点
药企分析
不同企业的表现在不同年份可能会有所波动,如图6所示,受到市场需求、研发投入和战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恒瑞、强生和赛诺菲等大型跨国药企在多年来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活动水平,而礼来和复星、恒瑞在2023年的表现则显示出它们在当年的研发力度和市场竞争力,成为2023年最大的2位赢家。
图6:历年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品数量占比前五名药企
药物突破性疗法的认定通常是指对某些临床需求紧迫且现有治疗选择有限的疾病提供显著临床优势的新药物或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突破性疗法药物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医学需求和治疗目标的合理性:确定是否有明确的医学需求,即是否有患者群体目前没有有效治疗选择或现有治疗的效果不佳,这通常与疾病的重症度、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当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关联。必须清晰定义药物的治疗目标,并能够合理地解释为何现有治疗无法满足该目标,或者为何该药物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治疗目标。
-
治疗优势的显著性:新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提供显著的临床优势,例如更高的疗效、更低的不良反应、更方便的使用方法或者更好的患者生活质量。需要清晰展示药物相比已有治疗方法的创新性和优势。这可能涉及到临床试验数据、预期的治疗效果、疗效的持续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证据。
-
科学理论和数据支持:除了表面上的效果改进外,还需要有科学理论和实验数据来支持药物的工作机制和疗效机制。这些数据通常来自于体外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临床数据应该包括针对临床终点的严格设计和执行的临床试验结果。
-
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标准:涉及到药物认定的过程,通常需要遵循监管机构(例如FDA、EMA等)关于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指导和标准,这些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对治疗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评估。
据2024年2月CDE公布的《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3年度,CDE共收到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申请286件,同意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70件,仅占申请数量的24.5%。在2023年,CDE共受理了3,134个IND,默认许可2,854个IND,而突破性疗法仅为同时期IND受理的9.1%。这表明了CDE在审批过程中的严格筛选和高标准。这种低批准率很大可能与提交的数据质量、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充分性有关。因此,药企在申请药物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医学、科学、临床和监管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评估。
在中国,药物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后,CDE不止加强指导并促进药物研发进程,会在30个工日内处理相关沟通交流(I类会议),该药物还可以获得加快上市审评审批的优先审评资格,相较于一般药物,在审评时限上可节省35%以上的时间,使得突破性治疗药物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市场,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为迅速和广泛。同时,这有利于药企在市场上快速建立竞争优势,减少了开发周期和资金投入,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由于更快的审批速度和政策支持,药企可以有效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整体经营效益。药物获得突破性治疗品种的认定有助于简化和加速其注册过程,减少了繁琐的审批环节和时间,缩短了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周期,使药物更快速地落地市场并造福患者。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突破性”的药品可以上市造福更多患者,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
电话:0757-82723283
网址:www.kezhikang.com
邮箱:info@kezhikang.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780号7层713室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金源街,世纪嘉园1座1301室